【配合新冠肺炎三級防疫工作,故宮晶華即日起至5/28僅提供餐點外帶服務】
提及台灣美術館、博物館的餐廳,許多人就會皺起眉頭感到困惑,受到各種空間、設備、法規的嚴格限制,總是聊備一格的餐廳也只能端出讓人無言以對的餐點。位於台北故宮旁獨棟的「故宮晶華」,由建築師姚仁喜和日本室內設計師橋本夕紀夫通力打造,再加上晶華廚藝團隊依據華人飲食喜好,隨著故宮各式主題展覽,發想出許多令人驚豔的菜色佳餚,一舉將國內博物館的餐廳推向一個新高規格。
採訪.Jimmy|平面攝影.林玉偉|影音編導.楊松霖
受困重重的博物館餐廳
文化美學的養成,不僅僅只是去美術館、博物館參觀欣賞各式藝術作品,日常生活中的每個小物件,都能誘發美學的滋養,其中,最受人們歡迎的當然就是每天都必須品嘗品味的美食。
美食藝術可大可小,可以日常可以非常儀式。然而,受到建築空間、機械設備、法規的重重框架束縛下,台灣各地文化機構的餐廳卻只能端出以微波料理包、冷藏好久的輕食…等食物,毫無特色邏輯的菜單每每讓人感到困惑,彷彿剛才才浸養的美學心情,瞬間都在餐廳一夕崩毀。相較於每每到國外的博物館參觀之後,總是能在館內找到一處優雅的咖啡館、餐廳,好好坐下來沉澱剛剛參觀的心情,與朋友分享藝術家的創作心得的場面大異其趣。


從中華文化出發的殿堂級美食地標
2008年成立的故宮晶華,由台北晶華酒店負責營運,創建之初,團隊就朝著在殿堂級的博物館旁,打造同樣也是殿堂級的美食指標為方向,因此特別邀請國內知名的建築師姚仁喜,以中國宋代著名汝窯青瓷的冰裂紋為概念,運用輕盈穿透的大面積玻璃材質,營造出宛如青瓷、宛如玉器般,令人舒適自在的優雅美食情境。



室內規劃則是邀請日本知名的商空設計大師橋本夕紀夫再度出馬,他以中式傳統的客棧為靈感,同時將故宮許多知名的典藏一一規劃設計成為空間角落的驚喜。例如,中庭挑高的兩側玻璃柱內,以祭祀禮器玉琮為裝飾,搭配燈光的投射下,夜晚時分更顯華麗且具景深層次;用餐區的吊燈以傳統的宗周鍾改造設計,包廂的吊燈則是以宮燈的形式呈現,讓饕客在用餐宴客的時候,自然而然再次回味故宮經典的典藏精品。





串聯文物與美食的巧思料理
加入故宮晶華團隊2年,來自馬來西亞的食藝文解說員(通稱:說菜人)李翠玲,從小就對於中華文化特別感到興趣,因此遠渡重洋到台灣唸餐飲管理科系,然後再進入故宮晶華擔任說菜人一職。她對於故宮晶華歷年來,以故宮文物所創意衍伸的各式美食如數家珍,例如故宮超人氣的翠玉白菜、肉形石,透過晶華廚藝團隊的巧思設計下,重新以娃娃菜搭配櫻花蝦、蹄膀肉搭配絲瓜,演繹出栩栩如生的誘人美食;而清朝乾隆皇帝的多寶格,也分別以豆沙鴛鴦酥、燕窩蛋塔、驢打滾、豌豆黃、如意卷、桂花紅豆糕、窩窩頭…等,7款由點心師傅精心巧手特製的點心傳神地演繹。當然,最新的「墨戲仙草」則是與故宮的文創競賽合作,藉由改變容器形狀,使仙草凍表面形成一幅未完成的立體山水畫《富春山居圖》,再由白色的奶球滲入黑色的仙草凍中,讓虛實相生的東方美學結合台灣在地特色甜品,於品嘗時完成一幅國寶水墨畫。






經典飲宴的美饌焦點
從開幕至今,故宮晶華一直是全球旅人參觀故宮時,一定會駐足停留享用美食的重要據點,在總監楊惠曼的悉心率領下,故宮晶華也多次搭配故宮的展覽舉辦系列的美食主題饗宴,包括:南宋美食大觀、乾隆十全御膳、康熙御膳、唐朝和清朝御膳…等,都獲得海內外饕客的極大回響。儘管目前全球陷入疫情的時刻,然而,少了過往人潮洶湧的遊覽車、觀光團,現在反而是到故宮晶華享用美食的最佳時機。夜幕時分天色漸暗,故宮晶華的造景燈藝光雕陸續點上,就像是外雙溪小丘上的一座美食燈塔,矗立了台灣博物館餐廳美食的新高標,也繼續串聯起傳統文化和現代美饌,一脈相承的溫暖火炬。



★故宮晶華
訂位專線:02-2882-9393
地址: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2段221號
網站:www.silkspalace.com.tw
國際博物館日還可以再看: